五年后,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再五年,平定后蜀。当时有个大臣向赵匡胤进献大理国的地图,并上疏请求乘胜进军,消灭大理国。
不料,赵匡胤理国的疆域地图,用玉斧画着大渡河以西的地方,意味深长地言道:“此外非吾有也。”
司空湛翻过《续资治通鉴》,书中有言:“帝(宋太祖)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赵匡胤不愿出兵正因为他“以史为鉴”。
全盛时期的前朝以二十万人尚且不能征服南诏之地,何况才创建五年,川蜀一地,只有区区六万人可以调动的大宋?
更何况,此时,大理国开国已将满三十年,皇帝段思平励精图治,大理国力十分强盛。从南诏算起,大理已经立国两百多年了,根深蒂固不是当时其他国可比。
加之,对大宋军队来说,大理国土风之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伤,馈饷之所乏,明显是兵家所称的“死地”“绝地”。
还有,赵匡胤刚刚平定后蜀,但尚有十几万人马并未解除武装,极有可能出现动乱。事实证明此后后蜀确实出现叛乱,而且持续数年之久。
此外,进军大理国是一步险棋,侥幸胜了,也必然会损失惨重,大伤元气,如若败了,威胁到的则是他赵匡胤刚刚凭借武力夺取的皇位,以及还显得十分稚嫩的北宋政权。
在这之前,赵匡胤已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与“远交近攻”的相结合的国家策略,大理国偏居西南一隅,距离中原地区路途遥远,并不完全符合大的战略。
到后来的太宗赵光义消灭北汉,除燕云十六州外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也没有对云南用兵。
北宋南宋的后代皇帝们也遵循着赵匡胤的这条“祖训”,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与大理段氏保持和睦的外交关系。
从此,大宋的军队从未有进入过大理国境内,大理段氏得以政权统治长达三百多年之久。
在此期间,一灯的爷爷段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