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当不测之患,使于蒙尘之间,不见当年之光。”
“遂吾父承得道家行规,盛世归隐山林,乱世下山救民之训,置柄于背,着灰色卦之袍,顺小径离得华山。”
“......”
两千字的文章念完。
诸位阅卷官都沉默了。
不知该如何发言。
他们在做的每一个人,大多都是开国功臣。
他们中绝大多人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
对于问题的思考,也有了更多的顾虑。
而不是像誉录院那些书吏一样,觉得这篇文章好就行。
往常开会的时候。
大家都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
不断对考生的卷子加以评判,毫不留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是此刻
他们却不知该如何评判这篇《吾父县令》
武将魏国公徐达,把问题抛给了文臣韩国公李善长。
“老李,你是谋士出身,你来发表两句?”
李善长为人谨慎。
眼下胡惟庸刚因为谋反被处死,而他之前与胡惟庸也有所往来,曾多次互送礼物。
现在李善长可谓是如履薄冰。
对于有所争议的话题,他也不太敢轻易发言,生怕祸从口出。
他抬头看了一圈在坐的各位。
最后。
把皮球踢给了监察御史袁凯。
袁凯是前几年才被推荐为御史,成为皇帝朱元璋身边的近臣。
近两年,袁凯也算是上是朱元璋身边的红人。
而且是个和事佬。
每当朱元璋要处死官员时,袁凯都会想办法在其中周旋,能救人一命是一命。
被韩国公李善长点名后。
袁凯思忖片刻。
然后说:
“这文章写到的倒是不错,如果这考生以儒家之说来写的话,在下自认这份答卷乃是本次会试最优!”
“只是他却是讲道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