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韩国打赵国了,而是选择先打韩国,把上党郡拿下来再说。
只要秦国拥有了上党郡尤其是北上党,那么秦军随时都可以通过滏口陉东出攻击武安和邯郸,或者西出攻击晋阳,想打哪就打哪。
而赵国方面来说,没有滏口陉作为大军通行道路的话,赵国想要从晋阳和邯郸之间相互调兵就要走更加北边也更加偏远的井陉,从井陉调兵的距离是从滏口陉调兵的两倍以上,根本来不及做到及时支援。
所以赵国可以容许拥有着滏口陉的北上党被同为三晋的韩国所有,但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容忍头号强敌秦国获得这块土地。
秦国一旦有了北上党,那么赵国从此对秦国就只有被动挨打,再无主动进攻的余地了。这是地理条件所决定的,除非能够移山填海,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一点。
所以赵国不得不争,至少北上党是一定要争下来的。就算是把时间线推前到冯亭率领上党郡降赵的时候去让如今的赵丹来穿越,那么赵丹也一定要把北上党拿下来,否则的话争霸天下这盘棋,赵国根本玩不起!
这就说明一点,任何一个有志于争霸天下的穿越者首先地理必须要合格,否则的话就祈祷你能有个系统助战吧。
由此看来,历史上那位做出接受上党郡决定的赵孝成王,以及力主接受上党郡的平原君赵胜当时真的就是昏了头吗?其实也未必。因为九年之前的阏与之战中,赵孝成王的父亲赵惠文王面对着从太行山南部蜂拥而来的秦国大军时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那就是——战!
九年过去了,秦国的核心二人组从秦王稷和魏冉变成了秦王稷和范睢,赵国则从赵惠文王和赵胜变成了赵孝成王和赵胜,但是两国对于争夺上党乃至争夺整个太行山的决心和意志,其实都没有变。
这就是所谓的百年国策,决不动摇!
任何参考了集体智慧研讨之后所做出来的决定都一定会有其理由所在,如果简单的以昏庸或者短视这样简单的话去一语而概之在长平之战前后赵国领导层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