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固然有秦国已经强大到可以平推的原因,但秦国之所以能够平推得如此彻底而迅速,也和太行山脉这座天下之脊的地利优势有着不小的关系。
太行山分南北两半,如今秦赵两国所争夺的上党郡,它的疆域之中便包含了大半个南太行山脉。
在上党郡之中一共有四条陉道,其中的一条位于北上党之中的通道,叫做滏口陉。
这条滏口陉,也是年轻的赵孝成王之所以力排众议,决定出兵上党郡,最终引发长平之战的最关键因素。
滏口陉横贯上党郡中的南太行,东侧出口不远处是赵国重镇武安,武安再往东便是赵国都城邯郸。
而滏口陉的西侧出口则是晋阳盆地,这里坐落着赵氏家族赖以发家并建立赵国的大本营晋阳城。
无论是晋阳也好,邯郸也罢,那都是赵国的核心命脉。晋阳和邯郸一东一西位于太行山两边,而滏口陉恰恰就是这么一条沟通晋阳和邯郸间的最近通道,由此可见滏口陉对赵国的重要性。
作为一代明君,秦王稷当然不可能意识不到滏口陉的重要性,事实上长平之战已经是秦赵两国围绕滏口陉乃至整座太行山的控制权所爆发的第二场大规模战争了。
早在九年之前,秦王稷就曾经尝试过利用滏口陉对赵国的优势来打击赵国这个强敌。
九年之前那场大战中,秦军借道韩国上党,沿着滏口陉东出攻击武安这个邯郸的西大门,随后秦赵双方在阏与展开一场决战。
赵括的父亲马服君赵奢率领赵军在这一战中消灭十万秦军,斩杀武安君白起最得力的助手、当时秦国的二号大将胡阳,取得了一场令天下震惊的大胜。
这场大败让秦王稷意识到想要绕过韩国去打击赵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正在苦思无策之时,范睢适时的出现在了秦王稷的面前,献上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于是秦国的国策由此改变,英明的秦王稷逐四贵扶持范睢上位,秦国目标选择发生转变,不再像当年越过魏国去打齐国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