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好愉悦的基础,这样爱上你的人就能同步到很多愉悦而感到幸福,爱上某个人的话,就用你的能力去改善TA的生活,从而同步到对方的愉悦,将一份愉悦放大成两份。
“诶?照这个说法,我会因为爱丽丝取得成绩而感到高兴,会因为她遭遇挫折而感到懊恼,所以说我和爱丽丝之间存在‘爱’吗?另外我虽然有时候会很厌烦小佳以及包黑子,但还是不愿意看到他们遭遇不幸,所以说我也是爱着小佳以及包黑子的吗?”
如果把恐惧当做本源,那么身内身外自然被恐惧包围,反过来如果把爱当做本源,那么身内身外洋溢而出的无非是爱。
世界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你怎样看待它,害怕同步到更多疼痛的人,注定无非同步到更多喜悦。
歌德曾经说过:“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顿悟的陆瑟也颇有自己和上一秒钟有所不同的感觉。
“我的理论又进化了一步,恐惧本源虽然在对敌时效果拔群,却也容易让人陷入悲观,重新定义了爱以后,我知道怎样跳出聪明反被聪明误,越聪明越容易感到痛苦的怪圈了!”
“恐惧本源”仍然是像牛顿方程一样方便解决问题的快捷定律,但不够基础也不够精确,更进一步的应该是“疼痛本源”或者说“愉悦本源”。
疼痛和愉悦是不可分割的双胞胎兄弟,比恐惧更为基础,可以复合组成各种其他感情。
恐惧——对即将到来的疼痛的预演。
安全感——可预计的未来不会产生疼痛(智商越高越容易失去安全感,因为智商高可预计的未来就更长)。
愤怒——为了抵御疼痛或守护愉悦进入战斗状态。
期待——对即将到来的愉悦的预演。
悲伤——对曾经出现的疼痛的复习。
希望——认为自己拥有获得愉悦的可能。
绝望——认为自己失去了获得愉悦的可能。
羡慕——希望得到他人所获得的愉悦,希望占了上风。
嫉妒——希望得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