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重工的师傅们,拿了一本本厚厚的书分发给玉工们。首先这前半部就是如何介绍画图纸、计量单位、如何辨认透视图,如何计算简单齿轮具体参数、如何生产合乎公差范围内的零件,如何利用公差装配好机器,后半部就是吴越重工发布,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部极为原始的标准。
很多玉工惨极了,还得从文化课开始。毕竟玉工中能读书的也不是全部,N多大师就是文盲。好在吴越重工一项以为要在工作中提高充实,所以也是一边熟悉师傅们的手法和做法,一边开始学习配合做些小部件。
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些玉工突破了自己,都能和原来吴越重工工人们媲美。能在重工师傅们的带领下做些小工作,能对付一般问题。
五台都改了十来遍的机器终于摆在吴越太上王面前,吴越太上王做为评委,将亲自观看甚至操作。五个组都很紧张。
“诸位,各组的成品我们都看到了。下面请各组上来五个人把各自的机器拆分。”吴越大王宣布的第一桩就是拆分各自机械,作为一个学机械出身的人,自然知道如何评判一个机械设备的好外。易维护也是最最重要的,这个年代不能要求工人们都能维护好机器。简单方便的维护就体现出价值来。
原来大家都准备好麻钢和青铜条,现在太上王居然下的这个命令,大家也只能照做,很快各组选了几个手脚快的人来,飞速把这个拉丝机拆散。
各组研制时被严格要求隔开,不准互相探视。现在一起上场竞争,各族各自的绝招就体现出来。最快的一组以零件少为特色,次之的以方便拆换的模块为主,还有两组则走相反的路程,而是以繁复为主。吴越太上王拿了表尺一个个量起来,一边量一边问参赛人员。
全部五个机器散件都放在一起对比,伸手有没有行家一看就看出来。
“不错啊!咱们大汉的技术能到这个地步了。”太上王很高兴,五组理念不同,自然做出不同的东西来,但是都属于精品,没有给大汉人丢脸。
玉工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