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内一起煮,要吃蔬菜是再加入蔬菜滚一下。
士兵们无所谓,看着俩伙计用扁担挑着巨大的木桶进来,都口水欲滴状。
木桶中是大块的猪肉,稍有心者会发现是前蹄膀和骨头多些,老板还是小小黑一把。前蹄膀骨多肉少,后蹄肉多骨少,这年月还没到骨头能卖钱的程度。蹄膀已经比五花肉便宜大半,还用的是最便宜的前蹄,这个已经是很次的猪肉汤主料。整段的玉米、牛蒡、山药、土豆、芋头,还有漂了很可怜一点点绿叶菜。玉米和土豆是来自吴越,芋头是来自荆州,煮汤用这些,就是为了吃饱。为了节省盐,甚至还加入一些咸笋和咸肉骨头。当然也少不了非常咸的咸虾米和咸菜。
要说这汤是足够的鲜美,但是按照大汉的标准,是不算什么的,肉偏少,属于不上台面的。士兵们不在乎,直接开始拿出一排象牙小牌。上面是按照大汉的文武官员职位刻写,作为酒筹来使唤。
和后世的规矩不同,谁赢谁取一块肉、或者一勺肉汤加蔬菜或者一杯酒。后世属于输的狂喝,不合逻辑。
士兵们围座一圈,老板给的全部是木碗,巨大的木碗而不是好人家才用得起的瓷碗。也有几个士兵干脆用的是瓢,切开的葫芦当碗用。中间是木勺。这点古代中国做得很好,一起吃饭,也是分开盛的,不会把唾液传来传去,杜绝了很多病菌。这个也是中国古代人口恢复比较快的一个有力风俗。围坐一起的士兵,只把短刃插在面前的木砧板上,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木砧板,为的就是割肉用。双手持的斩马大刀统统扔在中间,大家都看着,不会被人偷了去。现在一把大刀也是很贵的,小贼偷了去也能换得一、俩月的酒食钱。
刚刚赢了一把的宿长站起来,示意作陪服务的侍女帮忙捞起那切了最大的一块蹄膀肉。侍女在吴越太上王入政雒阳后渐渐在酒家多起来。可以私聊,可以带出去,但是在酒家内不准做过头连累酒家的事。侍女也是赚开心钱,食客吃了开心赏几个小钱。卖身的不多,大都就是那种陪酒帮忙服务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