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人员,等待举事的时机。正好江南民众举起义旗,我带领义士埋伏在淮安城外,准备伏击路过的清虏。但淮安城中的士绅得知此消息后,恐怕清虏屠城,暗地向清虏告发。幸有淮安羽士陶震寅出城相告,我只好解散人马,避难于庙弯吴来伯官署中,辗转回到沛县。我不愿留金钱鼠尾辫,因而到少林寺出家。”
戚玉从背篓里掏出酒食,摆在地上,四人围坐在地上。葛明在每人面前放了酒杯,倒上酒,连连向阎尔梅、行空举杯敬酒。阎尔梅连干三杯,情绪有些好转,问道:“明儿,你们这几个月都到何处去了?”葛明便讲些重要的事,虽然有些轻描淡写,可是阎尔梅听得甚是专心,并不时插话询问。
阎尔梅听罢,点头赞道:“你们奋力抗清,虽然不能力挽狂澜,可也为复明大业出了力。江浙义军大多被清虏消灭,那也是天数使然。只要把义军骨干保存下来,留下复仇的种子,将来总有复兴的希望。”
“先生出家也是权宜之计吗?”戚玉问道。阎尔梅抓起一个烧卖,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道:“我受不了清规戒律,不想躲在少林寺做和尚,更何况还要坚持反清复明。我以少林寺为联络点,以僧人身份为掩护,云游四方,结交豪杰之士,共图抗清大计。”行空合掌道:“阿弥陀佛!贫僧亦不守戒律,倒是和蹈东师父志同道合。”
戚玉给阎尔梅、行空倒了杯酒,问道:“先生这样着急赶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办,不知我二人能帮上忙吗?”阎尔梅微笑道:“你们可是及时雨,我正需要你们出力。”
“先生需要我们做甚么?”葛明好奇地问道。阎尔梅反问道:“你们可知松江起义之事吗?”葛明道:“松江沈犹龙、陈子龙、夏允彝等人举事抗清,后来被清军镇压。”
阎尔梅道:“参加起义的人还有万寿祺,是我的同乡。我二人意气相投,诗文风格相近,被时人并称为‘阎万’。万寿祺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因与陈子龙乡试同年,所以受邀参加了松江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不幸被清虏抓住,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