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由两级火箭串联起来的超级V2(后重新定名为V4),最远射程1200公里,可从佩内明德基地一直打到挪威外海,预计从10月份开始批量建造,同时在改造该款导弹的潜射性能;目前正紧锣密鼓试验的是两级串联外加4个附加助推器的V6火箭,射程预计2500-3000公里,可以从佩内明德一直打到巴伦支海,是准备放入XXX级超级潜艇的战略潜射火箭,弹头最大承载力5吨——可搭载超级炸弹使用。
使用三级火箭附加4个助推器、拥有5000公里以上射程的V8火箭也完成了有关设计,准备在适当时机展开地面点火试验,根据布劳恩的进度表,预计将在1949-1950年生产出来,弹头承载量同样5吨,不但计划搭载超级炸弹,还准备搭载更高级的核聚变炸弹。
但V5巡航导弹的开发不太顺利,对这款导弹的开发要求是可实现飞机挂载,重量不能大于800公斤,射程不少于120公里且突防速度不低于900公里/小时,现在三个目标只能实现其中任意两个。
由于V5不能实现,连带基于V5,准备反辐射的V7暂时也没法实现(重量不大于250公斤,战斗部不少于50公斤,射程不低于60公里)。
从型号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单数结尾的都变成了巡航导弹,双数结尾的都变成了弹道导弹,霍夫曼准备等下一阶段重新推出命名法,把巡航类和弹道类区分开来。
历史上困扰德国火箭的精度问题逐步得到改善,V2+弹道导弹和V3巡航导弹使用了三重引导机制:第一,惯性陀螺仪;第二,敌方无线电辐射引导;第三,本方无线电指令引导,如有必要V3还可加装经改良的红外引导。
同时,这次在V2+弹道导弹上还安装了康拉德-楚泽先生的杰作,使用电子管与继电器组合的Z5型核心计算机,运算速度接近800次/秒,之所以说是核心,是因为安装在火箭上的计算系统只需要安装给定逻辑进行计算而不需要具备通用编程能力,也不需要完整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