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大多从护航航母上抽调而来,而后者根本无法起降鱼雷机,因此飞行员们没有实践机会,只有转到舰队航母后才训练鱼雷攻击战术,技术能力可想而知。
除命中率不如对手外,美军在鱼雷机性能(TBFvsJu-98)、鱼雷性能都不如德军同行,加上鱼雷攻击比俯冲攻击难度更高,所以美军一再调低航母舰载机中鱼雷机的比重。
最初战果有力地支持这种调整:日、德航母相对脆弱,使用航空炸弹可有效击沉(中途岛海战4艘日本航母全部死于航空炸弹),使美军愈加倚重于俯冲轰炸。
为有效应对美国的俯冲轰炸,日本想出了建设重型装甲航母大凤号,试图用厚重甲板抵御航空炸弹影响。美国则略微加厚埃塞克斯级的甲板,减少油库、弹药库殉爆几率,同时降低动力舱被贯穿几率
归根到底美国与日、德的战术需求不同:在美国的设想里,重创日德军舰就算胜利——因为对方修复、建造速度慢,重创可保证瘫痪对手战斗力从而赢得时间——现在美国最缺世界;在轴心的战术里,击沉美舰是第一位的,不但因为美国人造得快,还因为击沉美舰可带来对方大量人员损失——不管美国人生产能力多么强悍,其生产一个人照样需要20年!
击沉之难的问题也出现在轴心身上——最让日德方面头疼的是埃塞克斯级的抗沉能力,除非特别有奇效,否则Ju-198携带的400公斤级炸弹很难击沉埃塞克斯,所以必须要保留鱼雷机。
俯冲轰炸千好万好就是对付不了战列舰尤其是超级战列舰,让美军上下深感头痛,诸如大和级、黎塞留级、俾斯麦级、维内托级等主力战列舰都吃过航空炸弹,好几次中的还不止一颗,但奈何不了这些新锐战列舰分毫,修一段时间后又活蹦乱跳出现在战场上。
美军的攻击行动甚至还促进了对手优化舰艇布局和装备,比如德国就借维修黎塞留号的机会,将原本设计中的三座三联装152mm/55倍径副炮,六座双联装100mm/45倍径高射炮全部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