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猜测是不是日本在为反攻南洋为夺取澳洲做准备,不过现在日方口风比较紧,只说有行动但不说具体地点,这让他感觉棘手。但他认为该消息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日本为了提高要价的故意之举,如果站在这种立场上,他能够解释为什么日本对二次西征热切不高——两个目标间肯定存在相互抵触,他希望国内对此有心理准备。
听到凯特尔在会上抱怨日本不守规矩,指责堀悌吉不够卖力,霍夫曼就哑然失笑:国家与国家间都很务实,双方不可能把自身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方向托出,正如德国不可能告诉日方有关高加索战役、对英空袭的真实目的,日方对德国保密下一步军事行动也完全正常。
现在霍夫曼最怕日本脑子一热北上去打苏联或者南下打澳新,40%保护费虽让他感觉诧异,总觉得哪里不对,但至少北进的可能性可以基本排除,至于南进,倒是与目前日本派遣舰队去中太平洋破交的逻辑体系一脉相承,他对此只能无可奈何。说到底日德只是基于以利益为纽带的同盟,不像英美还存在最基本的文化认同,换而言之只要美国给的价高,他转手就能把日本给卖了,半点心理负担都不会有,可惜美国人非但不肯出高价,还选择和德国继续打,这就让他颇有些恼火。
基于这种现状,他不但不能指责日本,相反还要继续拉拢对方,各类武器装备只要日本肯出钱都可以卖,毕竟日本现在难得都是聪明人掌权。在霍夫曼潜意识里,他认为堀悌吉不会去打南洋,更不会去占领澳新——那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计,他不相信以对方的精明看不出来,对方一定深有用意,自己一定要多想想各种可能性。在对方没想好和德国说之前,用不着逼迫太紧。
对元首的判断,众人都深以为然,在40%保护费后,所有人都对堀悌吉的生意经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海军几个将领也终于懂得为什么他们只能是将军而堀悌吉还能当政客的——本质上小泽和冢原才是纯粹的军人,会做生意能搞政变的堀悌吉却不是。
“很好,美国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