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美国同意出售可用于冲抵购买款,但内容一传到华盛顿,懂行的罗斯福就知道没法实现,清单上罗列的东西美国倒是都能生产,产量还不小,但绝不肯拿出来——他们包括B-29轰炸机、p51战斗机、埃塞克斯级航母、弗莱彻级驱逐舰、LsT登6艇等,这些东西给德国倒是不难,可万一过两天德国人翻脸了又打过来怎么办?那不把自己坑死了?
更何况罗斯福很清楚,这些条件财团们是绝不肯同意的:你征了这么重的税,了这么多的债,转过头问德国人买军火打仗?让国内的企业和资本家喝西北风?你一定是个德国间谍!所以他干脆一反常态,坚持还要继续和德国打,还要继续援英、援苏。
寡头们虽不想无条件、无原则援英,但更不想随意停止援英造成更大的波折——英国是要拿来和德国交换利益的,要是很快就倒就少了一张可以打的牌。坎宁安英人英舰的事他们也知道了,这更加剧了他们对华莱士“胡作非为”的不满。好比某个历史时空美国一直在扶持台湾,是美国人真喜欢台湾、一天也放不下么?当然不是,无非是养着和某大国交换利益罢了。
对于战争,寡头当然有不一样的理解,在他们看来,结束战争的前提是要能保证美国资本的核心三要素:安全、自由与市场定价原则。他们看得很清楚,假设美国现在立即按德国的要求停战,短期内财政局面可能马上会好转,但经济长期窒息不可避免。欧洲市场丢了、非洲市场、中东市场、远东市场进不去,南美传统势力范围又被德国人搅和得七零八落,今后美国资本只能龟缩在北美大6大眼瞪小眼,万一再来几次革命和暴乱,美国布尔什维克就该上台了。
因此,于公于私还得支持政府再打一打,5oo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咬咬牙还是可以承受的,最起码南美的事情必须摆平——这是财阀们的底线。
听到寡头们愿意出钱后,罗斯福大大松了口气,一旦金主们同意,国会那里就是走个流程而已,虽然他还牵挂着参联会召开的会议,不过他还不能马上走,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