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军事逻辑:除在表面上成立由蒙巴顿担任总司令的东南亚战区接受中印缅战区管理外,其他一概事情都不通过中印缅战区。英国不但没有向盟军报告整体防御印度的思路,也不说明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与打算,更不愿意将部队全部纳入中印缅战区统一管理。以至于在印度这块土地上,英军、美军、中国驻印军均是各行其是,惹得史迪威经常大动肝火,在他看来,英国人比中国人还不好打交道。
这种抱怨与“混乱”传到罗斯福耳朵里,就使他误以为丘吉尔不想保卫印度。
实际上英国人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他们将印度视为自己的禁脔,根本不想在印度受到明显威胁前让美国人插手,驻印军也好、美国航空队也好,都是当初日本在缅甸发动攻势时手忙脚乱的临时部署,按照英国方面的想法,一旦缅甸战事告一段落,印度没有特别重大威胁时,这些部队都应该清理出去。
大英帝国固然不能将印度让给日本,但也不能容忍美国、中国将手伸到印度来,这才是蒙巴顿和英国上一直对史迪威不冷不热、阴阳怪气的原因所在。在英国人眼里,依靠现有兵力,对付日本部署在缅甸的15军绰绰有余了——对方一共只有10万部队,飞机不到100架,日本最好的97坦克在英国人眼里也完全不值得一提。
所以英国方面不太情愿让中**介入印度方面,只同意驻印军在印度接受训练,为将来反攻缅甸做准备,甚至美国驻印度航空队英国人都想插手管理,无奈在其他地方有求于美国而开不了口罢了。
三方矛盾最集中的焦点就是反攻缅甸。史迪威一力推动此事,******考虑打通滇缅公路有利于物资输送也比较积极,但印度方面却拒绝派地面部队参与,顶多出动空军意思一下,甚至认为中国驻印军的最终目标才是协助英国收复缅甸——中国出兵打跑日本然后让英国接收缅甸。这让蒋极不满意,他认为如果由中**进攻这10万日军,没有30万人参与、付出10-15万伤亡绝对拿不下来,哪怕云南方向部署有这个兵力也不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