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印度部队中又要区分开来,有几个是纯粹锡克人、廓尔咯人组成的部队,总兵力大约在2万左右,战斗力非常强,甚至比纯粹英国部队都强,而其余20多万印度部队就不值得一提了,但比起缅甸方面临时组建的缅甸独立军和暹罗的皇家陆军,水平依然要高一点。
从账面上看,驻印部队的装备数量也不少,各类型坦克有500多辆,飞机也有400余架,但均以老旧型号为主。以坦克为例,大部分是英国本土产的十字军和瓦伦丁,还有美国早期援助的格兰特-李,只有不到100辆是比较新式的谢尔曼,英国新出产的丘吉尔和萤火虫都与印度军无缘;飞机大部分也是老型号,战斗机大部分都是飓风,只有40余架喷火,还不是最新的喷火14,只是喷火8。
自第10集团军败退印度到马达加斯加岛被德军占领这段时间里,英国其实还是通过南非向印度运送过去不少军需、装备和人员,但规模远远不能与以前掌握制海权时相比,大多数时候是以1-2条商船偷偷摸摸运送的形式展开,放在美国人眼里那就是无所作为。
但这种小规模的偷运其实效果不算差,从中东退下来的第10集团军就是靠这样的努力才勉强恢复了元气。而且皇家海军对形势判断很准确,联合舰队虽然发表声明封锁北印度洋,但实际上舰队主力一直在参与作战,根本不可能真正封锁如此大的一片海洋,大型船队说不定会有损失,小规模运输完全不用怕。
到后来发现联合舰队主力投入北美、巴拿马作战后,对印度洋的控制更趋弱,除靠近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的阿拉伯海占据绝对优势外,其余根本就无力监控,印度与南非之间的人员和商品往来依然维持了中等规模的格局,只是要绕个大圈,不能贴着东非沿线走,必须绕道马达加斯加岛外围。直到5月份该岛失守后,这条通道才最终断绝,但印度与澳大利亚之间的物资往来依然在持续,拨给驼峰航线的物资主要也从澳大利亚转运而来。
美国方面对印度人最大的不满在于英国人混乱的整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