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红军手里实际掌握的坦克依然超过1.3万辆,但其中有4000多辆坦克被封存了,这是万般无奈下做出的必然选择。在丢掉巴库油田后,油料来源急剧减少,全苏总体供应量甚至少于没得到中东油田前的德国,而德国原油产量却超过了去年同期的苏联——苏德两国原油产量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换位。
苏联的煤炭资源很不充足,比起德国来远远不顾,更没有煤制油项目,所以尽管采取了加大新油田开采力度、索要更多补给、压缩其他领域燃油消耗等紧急措施,石油产量缺口在短期内完全无法弥补。
另外,由于装甲部队连续损失,得力装甲兵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多次强烈建议下,斯大林被迫下达命令,要求各方面军封存部队中的大部分轻型坦克,诸如BT-7\T-26\T-60\T-70等轻型坦克不但完全停产,已生产出来的也被迫减少使用,以便将最宝贵的油料和车组留给卡车、T-34系列坦克和SU系列坦克歼击车。
经过这番重组,与轴心对峙的6000多辆坦克当中T-34\T-43占据了80%以上的实力,倒与德国用4号全面替代2号、3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由于苏联轻型装甲车辆普及率很低,因此还留有小部分轻型坦克承担侦查、警戒、联络等职能,但不再投入装甲战,以免遭受不必要损失。
类似情况同样发生在飞机上,巴巴罗萨开始时,轴心投入进攻的飞机数量大约是3500多架,同期苏联飞机超过2万架,直接与轴心交战的超过1万架,经过近2年连续作战,在轴心动辄1:7以上的高交换比情况下,苏联一线比较现代化的飞机还剩余6000余架(远东还有将近2000架,中亚与腹地还有1000多架)。
由于苏联在高等级航空燃料上更依赖英美供应,现在外援断绝后对航空兵的打击比对装甲兵更大。不管如何不情愿,面对越来越少的燃油供应,红军航空部队只能用缩小编制、减少飞行小时的办法来应对,而后一条就更加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