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子上推,现在一样的,麦子倒进我这个机器里,一哈儿就出来白花花的面粉。等到工人把机子安好我们就告一下(试一下),今天你们看看热闹,明天你们就把家里的谷子、麦子拿来我加工哦……”
淑芬说完,就和工人一起忙活去了,大家都急切地等着验证那机器是不是能够像妇女主任说的,倒进谷子就吐出米来因为是周末,淑菲和大姐一起烧了一大桶老鹰茶开水,来的几十号人每人先倒上一碗。淑菲还毫不吝啬地把家里的台式电风扇搬到院子里,尽管吹出的风微乎其微,可那摇摆的电扇头,正在得意地宣布,杨家湾的杨拝子也要步入现代化了呢!
只不过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率先步入现代化的居然是瘸了一条腿的杨拝子。按理说一条腿应该走得慢才对,可人家“思想解放,敢想敢做”!这是杨泽华总结出来的。村里的“元首”刚刚从石桥回来,他在石桥承包一段泊油路打地基呢,听到四弟家搞了这么个洋玩意儿,他也赶紧回来凑凑热闹。
杨泽华找淑芬把这机器的功能了解了一遍,径直回到猫儿山下的家里头,他打开扬声器,在包着一块儿红布的话筒上噗了几声,然后传达着指令:“请各组村民注意,请各组村民注意……杨家湾村五组的杨泽贵家,安装了一台打米机,一台磨面机,比碾子和磨子方便好用,欢迎大家把家里的谷子和麦子送来加工,量大从优!附近村里的村民听到广播的,也可以送来加工,价格一样的优惠!地址:杨家湾村砚台山脚下杨泽贵家。特此……”他顿了顿,觉得“特此通知”几个字用在这里不太合适。
连接到各个杨家湾村组的大喇叭反复播送着这条“广告”,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淑菲姐妹忙得不亦乐乎。
前段时间,因为电压的问题,淑芬向村里和乡政府请求了支援,对于这个无私的“先进分子”,乡政府二话没说,安排供电所在杨泽贵屋后头专门修了一个变压站,保障了淑芬加工房的电压。
三个小时过去了,涌到坝子里的人已经过百,村民们有的抬着白米饭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