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局编纂教科书的编纂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民间性,民间在编纂教科书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只报教育部审核即可;二是它的编纂者都是国内具有现代思想的第一流的教育家,自然也就体现了此时教育的基本理念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维之耻鲜民之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我独不卒”
念着这篇,这篇以以缅念父母的辛劳为主旨的课文,李子诚只是满意的一笑
对于这套教材,李子诚亦十分赞同,在他看来这套教材显然要比后世的教材为适用,扬学学、说,而不忘中华之美德传统教之本在育人,使学生有自由发展思想的能力;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使学生能做文法通顺的文字;使学生发生研究中国语学的兴趣,这才是国语的根本
这套希望书局制定的小学国语一共6册,每册大概有50到70篇课文教材中多半谈的是人生修养、民族精神那些从国内各地聘请的或保守或推地编者们编辑意图很明确,所收作品大致反应了四个方面的主题
一是“亲爱精诚”,叙述亲族朋友之爱,及阐发济物利群之精神者,二是“民族意识”,关于卫国御辱及发扬民族精神者三是“学业修养,关于学问及人格之修养四是“身心陶冶”关于欣赏、健体、娱乐
因为国语课本无疑是培养人文素质的最重要的媒介,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心灵,因此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乃至对于一代人的人格塑造都是不可小觑的所以在李子诚的强调下在书局编纂国语教材地时候可谓是慎之又慎
这套按照他理想中的模式,给学生展示一个崭的精神世界这里要地是真善美,容不得半点矫情、夸饰、作假和媚上,也不要枯燥无味的政治说教在浩如烟海的古今文字中,要精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