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一长串的外**舰飘着各种各样的国旗,几乎让人忘了这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几乎每一个稍有良知的中国人每每站在码头上,都心情灰暗,只能暗暗摇头。
刘鸿生同样也是如此,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三年前他才会辞去开平矿务局买办一职,转而跑到连云港,同陇海铁路公司商讨代销两淮煤的代理权,而当时,淮北的烈山煤矿刚刚出煤,淮南的九龙岗煤矿甚至还未动工。
不过先知先觉总能让人获得成功,在此之前,整个长江下游用的都是开平煤或日本煤,而开平煤在秦皇岛交货每吨6两银子,运费3-4两,到上海成本9-10两,销价为14两左右。而烈山煤于连云港交货价6两,运费在1两左右,到上海成本不过7两,淮南煤于淮河畔码头交货,每吨5两,运费1.5两左右。相比于开平煤,即便是以低价销费,每吨利润亦远超过开平煤。
不过对于刘鸿生而言,最让他得意的却还是在过去的两年间,不是在短短两年时间,他为自己赚到了两百多万两银子,而是成功的把日本煤挤出了长江中下游市场。
天然资源稀缺的日
煤炭的储存量却是相当丰富。早在明治维新初
日本政府煤炭产业作为“殖产兴业”的重要一环得到了较快发展。国内成熟的煤炭消费市场尚未形成的明治时
日本煤炭主要销往上海、香港、新加坡等东亚地区。在日本煤炭的输出额仅次于生丝和棉丝,而在一战
煤炭是日本政府用于创汇的重要战略输出品之一。
而同样是煤炭储存大国的中
世纪后半期煤炭产业发展缓
国内所需煤炭主要依靠进
尤其是来自日本的煤炭。在五口通商之
海外煤炭就开始输入中国沿海各开港城市。19世纪50—60年代输入中国煤炭市场较多的主要是英国煤和澳洲煤。1866
日本煤首次出现在上海煤炭市场。
进入70年
随着日本煤炭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