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则可趁势拿下益州,灭亡刘备,否则空废粮草,徒乱军心啊。”贾诩严肃道。
一位三十岁的年轻谋士也说道:“主公,文和先生之言老成谋国也,汉中之战若胜则天下可定,若不胜则天下三足鼎立之势不可阻挡矣。”
曹操点点头:“陆逊攻下宛城后就地驻扎,其锋芒难掩也不能不防,中原腹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况且孙权小儿也不能忘记了,此次我军荆州惨败,孙权意图难料啊。诸卿以为当如何应对?”
众谋士大赞曹操深谋远虑,那位年轻的谋士又出列道:“丞相,听说孙权在长沙损兵折将正屯兵于江夏,不妨派人到江夏谴责其攻荆州不利为名以探听虚实,想必孙权面对廖化亦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暗中增兵合淝,让文远将军外松内紧,加紧防备。汉中大军暂且按兵不动虚张声势,顺势观察刘备破绽,在川中释放谣言和压力,探听川中人心稳定情况。”
众臣为这位谋士算无遗策的谋略点头。
曹操赞道:“子扬之言,深合吾心。这样,一事不烦二主,你就到江夏走一趟吧?”
这位谋士原来是刘晔,字子扬。
这人堪称佐世之才,言之有物,有独特的见解,看人很有一手。在曹操帐下虽然位阶不高,但深为曹操倚重,历事三朝。
比如刘备为关羽报仇怒而兴兵,当时孙权举全国之力应对,并向曹魏称藩,曹魏大多数朝臣称贺,但刘晔却认为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称藩。刘晔更建议曹丕乘虚领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
但曹丕不同意。东吴在夷陵之战战胜后果然渐见不臣之心,曹丕于是打算讨伐,但刘晔认为吴国刚刚大胜蜀汉,上下一心,而且有长江天险,不能这么仓卒进攻。曹丕又不听。
刘晔是三国顶级的谋士之一,然而死的却让人感觉——笑得发嚎。
曹操的孙子曹叡继位,颇为信任亲近他,曹叡想灭蜀,可是满朝大臣反对。
刘晔知道曹叡太年轻了,怕他扛不住压力,丢掉这次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