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必要的,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但关键是时间不够,学生没有这么多时间来练笔,写多了我们哪有这许多时间来批改呢?”向老师摆出了种种难处。
“这是个实在的问题,我班上至今才作了一篇,今天看了三四个钟头也只看了九本,平均20分钟看一本,时间确实紧张。”
“我看,还是会要运用你当年介绍的经验。”达夫朝着周塬笑了笑说。
“我介绍的什么经验?”周塬反问了一句。
达夫从案头竖立的书夹中取出一个薄薄的小册子,封面上标着《作文教学经验汇编》,周塬记起来了,这是1976年他被派去参加县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会时,由县教研室汇编的,当时他“逃避”了的发言,但教研室还是摘录了他发言稿的某些要点,又要他补充了后来的某些内容,一起纳入了这个《汇编》。达夫把它打开来说:“你在这上面谈到了学生自我批阅的问题。我看高中毕业班到了这个时候,很有必要让他们自我批阅了。”
“哦,原来是这个东西,那是白卷时代②的产物,今天已经不适应了。”
“我认为这倒是一个办法。只是有悖主任您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的认真批改作业的要求,恐怕有的家长会批评说我们连作文也不改。”向老师有些担心。
“我不这样认为,这并不与学校要求相矛盾,老实说从今年上期我就这样做了。上期我们(3)班大小作文共写了16篇,55个学生,八仟八佰篇啦,如果都像仲荣老师那样精批细改,我一天到晚坐着不动也是看不完的。周塬当年其实已经把道理说清楚了,认为‘我们花那么多功夫去批改,写得满纸通红,学生究竟看了多少?认真的学生还看一下评语,一般的看一下分数,就对抽屉里一塞了事。而要改变这种现象的办法,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批阅作文中来,成为批阅活动的主体。这样,我们也就可以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我起初采取标出错别字,勾通文句,着重批与评;后来发现效果仍然不佳,于是我决定指导学生自己批改,我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