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总是在找一切的机会想要创造种种条件建立对自己地后人行监督的机制,发行报纸就是一种,科举制度又是一种,科举制度按照“五德”的构成。分门另类地招收人才,改变人世间对于除了当官的其他行业的歧视观念,这些都是太史慈做的,现在,太史慈又想利用宗教对自己的后人进行监督,当然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不过太史慈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理论家,就连新“五德终始说”也不是自己创立地,所以太史慈现在做的这些事情都仅仅是在实践,至于理论的规范。那还要靠管宁,不过就是不知道管宁能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是啊,历朝历代一来,统治者无不想着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哪有像他这般模样的?即便管宁也未必了解他,太史慈本意是建立一种制度可以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巩固皇权,又可以防微杜渐,防治集权高度集中之后出现腐败。
若是可以实现的话,那么民主地种子算是埋下了,虽然今后的几百年内都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终有一天会发芽的。现在太史慈也不过是对杨松提出了一个意见,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太史慈还要回去问过了管宁才能知道,至少太史慈可不希望把五斗米教变成一种愚民的工具。更不能任其发展,弄得成为一股武装力量。
总之,太史慈知道今次回长安自己的事情很多,千头万绪。
但即便如此,杨松民已经是青州现一路无话,果然十分安全,太史慈等人一路北上,来到西充之后,取到东北,一个多月后,加紧赶路的太史慈一行人终于回到了长安。
在这以前,杨氏家族的大部分军队已经停留在了西充接受改编,因为进入到这个地段,太史慈就更加安全了,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军队保护,只带了一部分看押俘虏的必要人手便上路了。
才一来到长安南城城门,早已经得到消息的管宁便带着朝中的文武百官站在长安城南城门外夹道欢迎。太史慈的到来引起了围观百姓的阵阵喝彩和欢呼之声,经过一段时间,长安的百姓已经忘记了大汉的天下还有皇帝,只知道今天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