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皇帝都有一个恐惧,就是令不出宫城。
比如汉献帝那般,直接被曹操架空。他能拿主意的也就是宫城内,而不到宫城外。
大宋官家用读书人为宰相,压制了外戚、武将、世家、宦官、宗室等集团,使得从宋而起历代中原正统皇朝都找到了窍门,皇权从此都牢牢把持住了政权。
英宗,神宗都是以小宗入大宗,但从未令大权旁落。
这是宋朝权力设计的高明之处,都是新皇帝一接班,立即掌握了全局。
但对韩绛,章越新任一相一参而言,如何从王安石手中接棒,全面掌握朝政,让下面人心服口服呢?
当初英宗皇帝登位搞了‘濮议’,通过认爹来确认正统性。
支持濮议的就是自己人,一律提拔,不支持濮议的就不是自己人,一律撸下去,以此明确‘治统’。
后世的明世宗的‘大礼议’也是如出一辙,他也是小宗入大宗。
只是区别在嘉靖赢了英宗输了。
但宰相呢?宰相所持的就是‘道统’。
道统是什么?就是经义。
只要王安石的三经新义一直确立,变法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章越则通过修‘孟子正义’来确认,告诉天下时代已是变了,朝廷的政策已是转向。
当然天子还未明令【孟子正义】颁布天下,但章越已将苏辙提拔为中书户房学习公事。
但孟子正义颁布前,章越必须先改革役法。经过天章阁问政后,章越不可能一件实事没干,就贸然抛出‘道统’。
三经新义与孟子正义之分歧,就是【利国】与【利民】之分歧。
王安石版的【募役法】和韩绛、章越版的【免役法】之分歧,也是【利国】与【利民】之分歧。这也是韩绛当初与王安石决裂的原因。
如果改革役法不能推行下去,那么孟子正义颁布就要推迟,甚至要倒回去。务实就是行,务虚就是知,这就和扣扣子般要一个扣子一个眼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