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夜过去了大半,已经三点多钟了,宝应城收拢的败兵才三四千人。
秦军聚集在宝应周边的兵力已经越来越多,时间是站在秦军一边的,拖得越久,淮军残兵再来汇合的可能就越小。
“中堂,撤吧。天亮了,想走都走不了了啊!”周馥劝着李鸿章。李鸿章置若罔闻。
同时宝应县城的一间房屋里,作为英国国内首批抵达中国的战地记者,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威廉.史密斯在经历了震撼的一天之后,现在的他正在撰写着自己的通讯稿,他在里面激动的写道:“随着秦军的骑兵和越来越多的步兵抵到宝应县城区的外延,并开始零星的对着宝应县城区发炮轰击清**队的外围防御据点,目前整个宝应城区已经完全陷入歇斯底里的大混乱……
这里【宝应县城区】的情况非常恶劣,与一切陷入战争的城市一样,所有的一切,都糟得不能在糟了。我眼前看到的景象非常奇异,我看见那些带着东方式官帽的军官们对自己手下的士兵的暴行不问不顾。他们嗜好不例外距离他们就近在咫尺的地方,那正在上演的一场场暴行。
淮军的败兵涌入城区,他们驱赶就近的清国百姓,无付出的占有百姓的房屋和一切。甚至还有奸、淫这种可耻的事情发生……
军官们对暴行的无动于衷和放纵,让抢劫和杀害在整个城市里上演着。城区所有的部队连着警察一块都被派到了前线和并不怎么坚固的城墙上,而前线的军队,前线的士兵又在不断地逃亡,许多人认为李总督阁下应该现在,在淮军溃败的这个夜晚,就离开宝应,趁着秦军没有围拢过来的时候。但李总督坚持不走,以至于很多他的部下都对前景感到极度的失望,所以一些人做了逃兵。这里没有治安可言……”
聂士成终于来到了宝应,见到了李鸿章。他对李鸿章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撤离’,赶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而如何在宝应这里牵制住秦军呢?先聂士成而到的潘鼎新不语,聂士成挺身而出,愿意率部死守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