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几个人从沟子里整出了一辆板车,又好运的在一处庄稼地里牵了一头马,搞出了一辆马车来,低头赶路到了距离宝应县城只有七八里远时,他看到前方大片的火把光芒,看上去是有一两千人的秦军正在行军。
“什么人?”他们还没有接近,便听得远处有人喝问。
“回乡的民夫,军爷!”聂士成的一个亲信扬声回答,沿途这样的盘问经过不少,他们此时心里已经一点紧张都没有了。
“离部队远一些,不要干扰行军。另外注意安全,这周边还有大量的淮军溃兵散勇没被清理。”
聂士成他们有马车坐,虽然不是正经的四轮马车,但怎么着也比士兵步行要稍快些。但那个秦军士兵口气里没有半分羡慕之色。
聂士成再次忍不住拿自家武毅军跟秦军做起比较来,他心中明白,若是武毅军或者是淮军别部,哪怕是李鸿章的亲军,见着这样的情况,除了个别营头外,定然是要将马车夺来给自己坐的,心狠些的只怕还会杀人了帐。但眼前的秦军士兵……
两边这一点上差的太远了!
军纪这一项上,秦军真的将淮军,将任何一支清军,甩出了十条街!
在聂士成看来这不仅仅是严厉的纪律约束而至,更重要的是属于军队荣誉感和待遇。满清朝廷不管再怎么看中淮军,淮军士兵在社会上也没啥地位。‘好男不当兵’这五个字套在淮军,以及湘军、楚军,乃至是多军的头上,都是再适合不过了。
可这五个字绝对套不到秦军的头上。
刘暹挑旗起兵以后,秦军士兵的诸多待遇,《大公报》报道的很清楚。不仅军饷高,有功禄田拿,一家里男丁当兵还能减免税赋,并且秦军正在搞得什么学校,军属子弟学费减半,烈属子弟学费全免……
……
宝应县城里,李鸿章如同枯竹,呆呆的立在城墙上,看着南面拿点点火光,耳朵听着秦军胜利的号角和淮军败亡的序曲……
完了!
淮军完了!
彻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