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不发表意见,只听袁绍吩咐。而张郃、高览虽有见识,但新降之将,人微言轻,亦不好擅自发言。
袁绍沉吟不语,袁斌见势不妙,忙示意许攸,许攸年少时与袁绍曹操同窗,欲让其劝袁绍改变主意,好迎奉天子。许攸见袁绍志不在此,摇头示意不可。袁斌心中着急但是也无法可想。
袁绍此番对迎奉天子之事他再三考虑后,觉得自己现在已拥有冀、青、并三州之地,最多再拿下幽州,坐拥四州之地,已是位居诸候第一,于愿已足,不想在自己的头上有天子管辖,终于放弃了袁斌与田丰、沮授等人的建议,而倾向于郭图、淳于琼等人的意见,不派兵入洛阳迎献帝。
袁斌见势不可为,黯然感叹:“父亲目光短浅,看不到将来拥天子令诸侯的好处,自己努力削弱曹操的政治影响,但还是功亏于溃。通过这次,袁斌感到,自己还是缺少一个好的政治型谋士。田丰、沮授,虽是一流的军事型谋士,但政治上面他们也眼光独到,只是在处事方法上略显呆板、僵化,怪不得以后两人以死进谏,但仍不得父亲重用。相继死在了官渡这场双方军事与政治的战役上面。”袁斌打定主意,离开邺城之后,暂时放下一切,寻访自己心中期盼已久的谋臣武将。
先放下袁斌如何YY不提,曹操这面,曹操先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领一支兵马西进。董承等人率兵驻扎在虎牢,曹洪被阻,不能进入洛阳。议郎董昭,心向曹操,他以曹操的名义写信给杨奉:“吾与次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杨奉得书喜悦,认为曹操是一强援,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表操为行车骑将军事,袭父爵费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