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元年的水灾所造成的民不聊生的情景,赵兴也是第一次听到。曲调凄凉婉转,闻者落泪不已。赵兴的心也好像被锤子锤了一般,这场水灾虽然不是他造成的,但是边关大战使得朝廷无粮赈济,他是脱不了责任的。
灾年的景象,下面坐着的有很多都是昔日的灾民,都是亲身经历过此种情景的,其它百姓也没少受过灾年之苦,听到这种曲调都感同身受,纷纷痛苦不已,特别想到灾荒中死去的亲人,难以自己。
虽然是喜庆的筑城完工典礼唱这个曲调,有点不合氛围,但是这首歌曲不仅让人回忆到过去的艰难,更珍惜现在衣食保暖的生活。
坐在赵兴身边的钟离老汉就是原来的灾民,因为四大学府招收懂农业种植的人才,钟离倒是进入了济世学府,成了学士。现在是基隆城的屯田司的屯田令。因为学士的身份得以坐在赵兴的身边,虽年过六十仍精神抖擞,在基隆城指导农业生产。老人家本来就经验丰富,到济世学府深造了一段时间后,知识面也开阔了许多。基隆城的农业生产发展由此上了一个台阶,比起原来鸡笼寨的生产方式不知道强了多少。
自从钟离就职后,走遍了城外田野,让基隆的亩产量提高了一倍多。基隆城的粮食能在一年内就基本自给,钟离立下了大功。
钟老汉此时听了这首民谣,擦着眼泪对赵兴道:“熙宁元年,淮南大灾,而且田租很重。虽然陛下免了所有赋税,但是地主收的租子却是增加了。多少人家饿死路旁,多少年轻人都被当叛民杀死。我老汉家里有十几口人,都是死在地主的平叛大军手里。如今听到这曲子,那一幕幕如在眼前呀。”
“都是朕的失策,朕愧对百姓。”赵兴一脸愧疚。
“皇上,这都是宋朝那些官僚地主的错,若是按照皇上的新法,岂能饿死那么多人。自从到了新都后,不仅有饭吃,还有房子、活计分配,这都是皇上的大恩啊!老汉德皇上新法之恩,成了屯田令,必定完成屯田任务,不再让百姓受无粮之灾。”钟离哭泣说道。
赵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