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熙宁大帝 > 第三十五章:开发速度

第三十五章:开发速度(2 / 6)

过了预期的二十万,放在大宋也是一座大城,这对于一座新城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

城池的设计完全不同于北宋的城池,文明学府按照赵兴的意思,设计了地下排水系统,排泄物都能通过排水系统直接灌溉城池外的农田。还在城中成为建设了五十多座大型的风车用来拉动碾磨机、水车,可谓是机械化灌溉、碾磨。农业机械化,一直是赵兴最想做到的事,但出于动力方面的问题不好解决,只能先利用风力,水力等自然力来完成。虽然投入巨大,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然而这么多人,大型活动如同后世印度等地朝圣一样,每次都有踩踏事件发生。要知道基隆城娱乐活动缺乏,人们都被束缚在工地上,一天到晚地干活。只有工作的生活,实在是太压抑了。虽然安排了不少书生专门给百姓说书,普及新法,但仍然难以忍受每天的枯燥。大型活动,难得的放松,几乎是家家户户全体出动,造成的治安压力可见一斑。

联防军和捕快其实所负责的事情并不多,基隆城并不算鱼龙混杂,人口结构很单一,所以出现的犯罪很少,家家户户有钱有粮有工作,还有官府分配的房子,日子过得踏实,哪里有人动什么歪心思。

基隆城唯一的缺点就是文化生活单调,除了富商大贾外,一般百姓都是均富,生活都差不多。城池刚刚筑成,外来人口比较少,城市的服务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这些都需要时间才能发展起来。

篝火晚会也开始进入正轨,一场大型的娱乐节目开始了。节目都是百姓们自编自演的,比较粗俗,但非常符合他们的视角。

基隆广场上搭起了十多个两米高台,围着这个高台的是大大小小的火堆,围住火堆的是基隆百姓,差不多有十万人,真是盛况空前。

到了节目后面,一些受水灾逃入上京的难民也自编了一个节目。

洪水滔天不见日,家园汪洋无处逃····草根树皮都食尽,路边多遇饿死骨····官僚地主杀流民,流民鲜血随水流····这是一首民歌《灾年记》,描述的正是

最新小说: 大乾边关一小卒 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 顶级大昏君 三岁奶团下山:绝嗣皇帝爹有崽了 我不是袁术 抗战:天下第一孔二楞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空降1630 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 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