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测地撇了他一眼,意思不言而喻。
可陛下却不气恼,淡淡地道了一声:“哦”便再无下文,搞得百官莫名其妙
赵昚大致看了一眼,微微点头赞许,然后翻开第二个人的文章嘿,他看也不用细看。一见字迹就晓得,这等笔法,除了信州鹅湖山的刘涣能写出来以外,怕是再无他人。他问道:“子直,鹅湖山的刘涣也在此列”
这话是对赵汝愚说的,赵汝愚当即恭敬答道:“正是陛下有何吩咐”说完满怀激动地期待着。
哪晓得赵昚还是那副半死不活的态度,叹道:“哦”
之后赵昚翻了第三篇和第四篇文章。一个叫做汪义端,字充之;另一个叫做石起宗,字似之
赵昚隐忍得很,他粗略看了刘涣三篇策论,每一篇当中偶尔乍现的字句辞藻,总能刺痛他的心。其暗道:“哼你是专门写来迎合朕的么”可他也不言语,更不会当朝表现出很喜欢哪一个的文章
等了良久,赵昚道:“众爱卿,尔等且谈谈,本次省试,选谁为元首”
史浩还是老样子,第一个抢先道:“老臣选黄定。此子不但能做会元,就是做状元郎,也无可厚非的。请陛下允诺”
赵昚闻言,面色不喜,呵斥道:“史爱卿既然如此独到,那便由你来定夺罢,朕回宫歇息就算,剩得揪心”
这话说得再明白不可,史浩当即一个紧张,暗道真是糊涂,越老越放肆了,他赶紧鞠躬道:“臣不敢”
赵昚喝道:“哼”
一声冷哼过后,他又突然对自己的二儿子赵恺道:“恺儿,给史相公搬一张凳子罢”他突然间的转变,显得亲切有佳,不叫自己儿子的官名,却是称一个“儿”字,一时间将慈父的形象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他尽然叫自己的儿子给一个老臣搬凳子,那可不得了了,把史浩感动得一塌糊涂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这皇帝是叫自己得二儿子搬凳子,而不是三儿子,这里又有说法的。要晓得,二儿子赵恺而今不过是个节度使,三儿子不同,那可是当朝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