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辛幼安的文章与他诗词一般,当真是豪气冲天,理论得当、列举古今、谈笑纵横、意境深远、气势宏伟,一腔热血、一片赤诚全洒落在了笔墨之间……
刘涣久久不语,长叹一声……
辛弃疾急道:“如何?”
刘涣道:“大哥有所不知,前些时日,我曾给陛下献言,写了类似文章两篇,还谈及了特种战法,但我人微言轻,也不见得陛下有何示意……而今再有大哥这篇‘九议’,则陛下北伐之心当更加坚定了!大哥,你好气魄!”
辛弃疾道:“就不需要修改么?”
刘涣道:“一字不改!”
得到刘秀才之肯定,辛弃疾心中更是有底,欢喜地把文章折叠好,准备不日转交赵汝愚,再呈交皇上……
但是刘涣很清楚,他辛弃疾这等文章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或许会被满朝文武称赞,但牵扯到具体的实施,恐怕还不到时候。就算他能打动并坚定赵昚的北伐之心,却不能说服那些个苟且偷生的“主和派”……
辛弃疾问道:“对了,你那两百个家丁的事情解决了么?”
刘涣道:“得恩师指点,总算找到出路了!大哥,你今夜咱不去赴宴?莫非恩师没有差人来请你么?”
辛弃疾哈哈一笑,道:“辛某今日登高驰目,突觉天地宽广,心中豪性大发,便要写一篇文章来,那吃酒吃肉的宴席,我却没有放在心上呢。你可曾结交到抚州的陆氏兄弟?”
刘涣道:“哎,你莫再提了,人家陆氏兄弟偌大的名声,哪里会把我放在眼中,连认都不认识!”
辛弃疾呵呵一笑,安慰道:“你刘秀才不也是偌大的名声么?可惜你足不出户,世人就算谈及,也只是论‘鹅湖山的刘涣’,哪里又见过你这菩萨的尊容了?不认识也是正常,你还怪怨起来!”
刘涣道:“哎,我也不是怪怨,只是那陆九渊实在可恨,锋芒太露了!”
辛弃疾道:“锋芒太露?你莫说别个了,管好自己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