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哈尔滨这座城市很洋气,有那么多美丽的欧式建筑,又有那么多国家的流亡者在这里生活过,然而这座城市的饮食主体,却仍然是纯中国式的,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与风格。
从生命学的角度来说,吃的习惯和好恶,也可以进入遗传信息的编码,并能有效地输入到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本体中去,成为其灵魂的组成部分,永世也难改。我想这也是别一种宿命的表现形式吧。
或许,外地人常听说哈尔滨人特别喜欢吃肉、吃猪肉炖粉条子。是这样的。
哈尔滨人喜欢吃猪肉炖粉条子这种菜,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绝大多数哈尔滨人是伴随着多年的贫困而进入当代的。在过去那些清苦的日子里,猪肉炖粉条无疑给哈尔滨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然,现在再吃这种菜,恐怕就是吃一种回忆,吃一种亲情了,是用这种别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以往岁月的依恋,对自己青春韶华的依依不舍之情。
其实,哈尔滨人喜欢吃肉、吃猪肉炖粉条子,是跟先祖的游牧渔猎生活分不开的。这一域土著人的主要食物是肉:大块肉,或者用火将肉烤得半生半熟、半筋半血的那样吃,抑或用大铁锅将肉炖个稀巴烂,再放上土盐那样吃。而做为粮食的主食,却成其为次要的了。
食肉的民族,常常显得剽悍、威武、人高马大,个个都粗犷豪放而且骁勇善战,能吃苦耐寒。喜欢吃肉的哈尔滨人就具备这一特征。
哈尔滨人一进关,出公差或者旅行结婚,或者信访上告什么的,京城的人一瞧就说:“嚯,东北虎下山了呀!”
由于哈尔滨人这种粗犷的个性,以及“大实话”满口跑的状态,常常让精细又足智多谋的南方人放松了警惕,误以为对方是一个低智商的对手,结果,反而是自己吃了亏。戏言之,清兵入关,而且又有260余年的统治,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
到了当代的今天,哈尔滨人仍旧喜欢吃大块肉。
不同的是,只喜欢吃瘦肉了。
早些年,哈尔滨人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