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人却认为是这谢玉本的功劳……”
慕容祯灵光一现,道:“数年前,有个得中的二榜进士谢玉基,当时闹出一场风波,说他原是蜀郡人,后来家人使了银子。给他弄了个甘郡白龙县的户帖,他便一举得中。因这事,皇上令钦差前往蜀郡调查,后来这件事也不了了之。”
两人正说话,一位宾客过来。站在门口,笑道:“世子,这件事在下知道。”来的是一个儒雅的文人,手里拿了本折扇,生着一张笑脸,让人想到年节时戏狮的“笑和尚”,中等人才。较肥胖,“当年,在下曾在蜀郡绵州知州府做师爷,认识谢玉本的父亲谢如茂,谢如茂在昌隆八年中过举人,早前已经张榜公布。一月之后,便说是弄错了,中举的乃是梓州一个同名同姓之人。说起来更是可笑,那位谢如茂原是位六十多岁的庄稼汉,大字不识几个。这……竟得中了举人。”
这宾客唤作王瑞明,也是中过举人老爷的,只是后来在会试时屡试不中,放弃了科考拜入豫王府,因精通账目,便做了账房先生,偶尔也给豫王父子出谋划策。
慕容祯顿时坐了起来:“你刚才说什么?蜀郡梓州?谢如茂是何处人氏?”
王瑞明没想慕容祯感兴趣,府里的先生多了,人人都抢着争宠,若是哪日入了豫王父子的眼,就算是官运亨通了,答道:“谢如茂早前是梓州东溪县人氏,昌隆十五年冬,他家一夜之间发了大财,说是祖上在祖宅埋了一坛子金元宝。他领着妻儿去了甘郡白龙县落脚,在那里置家业、田产、铺子,日子过得甚是富足。同年次子谢玉基高中二榜进士,大闹了那么一出。”
蜀郡梓州东溪县,这不正是和凌德恺同一家乡么?
这世间同乡的人多了,许是他想多了。
夏候逸按捺不住:“王先生可知他家到底是发了什么财?”
王瑞明摇头,面露茫色,“他儿子大闹会试的那次我知道,是我去劝说了他。因这事,谢玉基只谋到了回甘郡肃州安民县丞一职。”
甘郡地处西北,土地贫脊,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