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江东周郎 > 秦汉服侍礼仪

秦汉服侍礼仪(1 / 12)

?秦汉时期,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基本形成的时期。而服饰礼仪主要是用于别尊卑,分等级,在阶级社会是非常明显的。自古所谓汉承秦制,其实,秦代是封建礼制草创的时期,并没有完全摆脱以前的影响,汉代则将其逐渐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据史料记载,“汉初崇简,不存改作,车服之仪,多因秦旧”[1],可到了西汉中期、后期和东汉时期服饰礼仪则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服饰礼仪主要表现在服饰的质料、样式、服色及配饰等方面上,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变化来反映人们身份地位的不同。本文拟从考古资料出发,结合文献记载探讨秦汉服饰礼仪的发展和变化。

冠饰是服饰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远古时期,人们只戴帽,而并没有冠饰。《尚书大传·略说》:“周公对成王云:‘古人冒而句领。’”《淮南子·论训》:“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高注:“古者,盖三皇以前也。鍪,头着兜鍪帽,言未知制冠时也。”冠冕制度形成以后,人们不大看得起帽。《说文·冒部》:“冒,小儿及蛮夷头衣也。”帽的功用主要是御寒,并没有任何身份地位的标志。而冠是适应束发的发型而产生的。它原是加在髻上的发罩,所以《白虎通·衣裳篇》称之为“巾卷持发”之具,《释名·释首饰》称之为“贯韬发”之具。《说文·冖部》也说冠的作用是“所以薬发”。它本是和发髻结合在一起的,但其意义着重于礼仪,和着重于实用的帽不同。所以《淮南子·人间训》说:冠“寒不能暖,风不能鄣,暴不能蔽。”《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说:“冠足以修敬。”人们对冠礼的重视在《礼记·冠义》中讲得更为清楚,其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冠”。又云:“古者冠礼,笠曰

最新小说: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城南政北 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 穿越战国成白起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探花 战国之军师崛起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