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品着茶,一边琢磨着两份信的内容,这两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可实际上却大有牵连。由于朝堂上大臣们之间争斗非常厉害,这就给了崇祯极大的运作空间,在他的支持下,以于栋梁为代表的温和派肯定会取得胜利。
于栋梁表面上采取与吴家军合作的态度,实际上是看上吴家军的银子,他们这是因为朝廷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眼看朝廷就不能运转下去,急需要一批银两来应急,才把吴名当成了冤大头。。
至于曾加赋税,势必会遭到以薛国观为代表的江南富商的拼死反对。崇祯也没有这个胆量。即便崇祯能够说服薛国观,做出增加赋税的决定,以朝廷的办事效率和落后的通讯手段,增加赋税的圣旨一级一级的传达下去,最起码也要三个月以后,然后官府在慢吞吞的收税,集中起来在送往京城,至少也要一年以后,到了那个时候,朝廷早已经撑不下了。
按理说,大明朝并不缺银子,从他们恐怖的购买力就可见一般,自从马化臣到京城开商铺以来,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就换回了八百万两白银,这就是说,如今的大明朝是穷了方丈,富了和尚。银子都在达官显贵士绅富豪手里。
吴名曾经在历史书上看到过,就在李自成兵临京城的时候,为了筹集军饷,崇祯只好放下身段向大臣们募捐,结果大臣们一个个哭穷,最后竟然只募捐了不到二十万两银子。而李自成攻陷京城之后,仅从这些人手里就搜刮到了二千万两银子。
每当看到这里,吴名都会掩卷长叹,他也曾反复思考过,大明朝为什么会走到这种地步。经过认真的分析,吴名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统治阶级所代表的利益群体所不同。
朱元璋登基之初,曾经和大臣们约定,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谓的共治天下,也就是与这些达官显贵共同拥有这个天下了,朱元璋的本意是好的,想在这些士大夫的拥护下,让他的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任何一件事情有利就有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带来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