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效力,也不用多提客套话。戚帅曾言将军幼时在日本居住,又随当地大名征战四方,对日本国最是熟悉,咱们这次援朝,对付的便是日本倭寇,末将倒要求教将军,这倭寇究竟有何能为,竟敢窥我中华上国?”
厉抗奇道:“将军如何知道倭寇欲对我大明不利?”
史儒微微一笑,暗道若不露些真材实学,却不被你瞧小。当即起身,一面踱起步子,一面道:“向五十余年前,倭寇犯我江浙,侵我海境,大明将士不可挡其锋。唯戚帅募义乌矿工,起而抗之,尽灭倭寇,还我海境安宁。将军之父纠武元帅,也便是那时随戚帅起家,最终成一代英雄。便是将军之名,也是因抗倭而起。这些故事,百姓传诵,将军也是知道的。”
厉抗点一点头,道:“是。”
史儒道:“倭寇狼子野心,五十余年前便已表露无疑。然而终因有戚帅神威,令其不敢再窥华夏。然而岁月匆匆已过半世,戚帅已故,倭寇沉寂多时,必已养精蓄锐,早晚必要重犯我天朝国土。止是一件,向年倭寇从海路直犯我江浙一带,于其地相距甚远,补给兵源必难维持,此一点也是其向年失败的一大原因。此一次倭寇以瞬雷之势狂攻高丽朝鲜,其心不小。必是以高丽为其据所,广囤粮草战力,一待时机成熟,便会渡江直逼我大明境内。到那时,我军北要提防建州努尔哈赤,东要防御倭寇进犯,必是疲于奔命,陷于重围之中去。”
这一番话,于戚继光不谋而合,厉抗听得连连点头。这史儒瞧来似书生多过武将,不想于情势间分析如此透彻,倒真有几分儒将风范。
戴朝弃继道:“高丽朝鲜自唐时起,便已向我中华称臣,一直为我中华隶属。若我大明不发援军,一则隶国失守,于我大明面上无光;二则倭寇一得高丽,必对我大明有所威胁。是以此次发天兵两万,誓要破灭倭寇。”
史儒点点头,道:“我等所虑,便是于倭寇全无所知。天幸有将军到此,还请将军多多赐教才是。”
厉抗问道:“倭寇这次进攻,两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