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对配属的炮兵指挥官下令,此时炮兵指挥官只是步兵指挥官的幕僚,提供各种所需的建议与信息,而无论官阶步兵指挥官必定优位于炮兵指挥官。
法军在一次大战前更进一步地拆解了他们的炮兵单位,好让每一个小单位专精于某种特殊的作战任务。例如设置了专门的步兵火力支持炮兵连,以便充分满足步兵指挥官对于火力的需求;设置了专门的反炮战连,除了接受反炮战训练外完全不接受任何其它形式的炮兵训练。甚至在这样的工作划分下,不仅连炮兵团中各炮连都做了详细的任务划分,甚至在作战时都要求紧密地占领阵地,以便单一的指挥官可以就近指挥各种不同专精的炮兵连进行各式不同的炮兵作战。
德军没有这样极端的作法,他们仍然紧守着拿破仑战争以来的传统,把作战视为一门艺术,他们认为限制一个指挥官在战场上调整组织与部署兵力的自由,是作战时最危险的一件事情。在德军的看法中,在长距离战斗阶段──这通常指步兵接战前的阶段──炮兵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压制敌人炮兵;而当步兵开始接战后,炮兵最重要的任务则是协助排除一切阻挡在德军步兵面前的障碍。而目标的优先级与任务的选择不是依照距离,而是完全依据当下战况发展的综合状况来决定。
在德军的用兵哲学中最重要的还是简单一句:「形成重点(Schwerpunkt)」──在决胜点上累积足够的重量,以便在决定性的时空获得决定性的成果。当战斗进行时,步兵师长会形成决心、决定师作战的「重点」;当指挥官重点决心下达后,师炮兵指挥官──炮兵旅旅长──就必须根据师长的决心,集中最大的火力,以最有效达成决心的方式,安排火力支持计划,以协助师长达成其决心,获得最后决定性的胜利。换句话说,师炮兵旅的「重点」系依据师长的「重点」而产生。「如果师长的决心与重点方向已经下达」一位退休的德军将军在1910年写道「炮兵必须想办法在该重点上洒下足以摧枯拉朽的火力」。
基于这些原因,德军在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