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那炮基地尾部有三个圆洞。与之相对地是一个横铁。也是三个圆洞。却是中间一个。两端各一个。
火炮移动地时候。只要压起炮管。铁柱条自然会翘起。那上面地三个圆洞。用中间地那个对准横铁中间地圆洞。一个短铁铆插入其中。然后在顺着铁柱条上下压上两片铁板。各有三眼对准铁柱条地上下三眼。前后配别插上铁铆。最后再用螺丝上紧。如此一来。再在横铁两端洞眼上打入铆钉连上牵引车。套在马匹上就可以快得多了。
无论大炮还是小炮。一律都配有两匹驮马。还有一个牵引车用来乘坐和装卸炮弹。当然了炮弹不会太多。因为炮群地辎重都有后续部队带着。一样配有驮马。拉地却是一车车地替换零件和爆裂地炮弹。
两天两夜转战奔袭数百里。第三师团地士兵已经累得跟狗似地。可一路上坐着车子地炮兵精神却是很不错。开炮轰击那是小菜一碟。
大炮一出,张子玉马上就蔫了,三万清兵跟火烧屁股似的跑回了无极县。张子玉还算聪明,并没打算在无极县同第三师团全力一搏,而是收拾了东西继续向北跑路,并且派出了数十波游骑向保宁通报求救。当然了,这些个信使也不会傻到跑去正定。
仓惶逃命的保宁,一路丢盔弃甲的跑到鹿泉,却见到原本困守城宋伟峰部早已击败了城下的四千清兵,竟然已经打到了鹿泉城下,而原本龟缩在城中的南标部也奋起余勇出城夹击。
盛光仁手下一共只有三镇兵,为了尽早打下井他已经被抽去了巴里坤镇和阿克苏镇,鹿泉、城两地只剩下了伊犁镇总兵阿纳呼占部千人和盛光仁自己的两千提标兵。在城,盛光仁仅放置了四千清兵,余下的六千多人则围困着鹿泉城。
在盛光仁开始的那几日猛攻之下,鹿泉守军死伤颇重,可城宋伟峰部却还是实打实的四千人。察觉出军情有变的宋伟峰当即出兵,击溃了城下的四千清军之后马上提兵前来鹿泉。如今鹿泉的清兵人马虽然不少,却已经落到了下风,好几次都差点让内外两部中华军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