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夜幕降临之后,冉天寿开始时还秉着节省弹药的念头缩减了炮火力度,但随着五旅的伤亡日益加重,无奈之下下达了自由射击的命令。无论是黑夜还是白天,土门关的八十门大炮从没歇着的时候。
冉天寿应该感谢夏雄飞过敏性的反应,也应该真心感谢南标、宋伟峰的大胆不要命。在得知正定、灵寿的清军大规模后迁的消息后,夏雄飞爆发了。马上下令骑兵群截断清军三城之间的联系,并配合管圆枫、张邦彦部缠住无极、灵寿之敌,自己带着手下两万余人马(第三师以及万余仆从军)绕道横击正定府城。
短短的半日工夫,从没见过大规模炮群急袭的正定清兵溃逃而出。保宁的五千督标死伤过半,而陕甘两省凑份子来的万余八旗兵更是十不存三。经历了三百门大炮的轰击(第三师208,仆从军100),正定府城已经是残恒断壁化作一片废墟了。
消除了正定府的清兵,夏雄飞没有继续南下而是向东兵临无极。张邦彦部打的很艰苦,虽然有了第三骑兵旅的帮助但面对四万清兵,六倍于己的清兵全力倾轧第一旅的死伤堪称伤筋动骨。
好在他们支撑到了夏雄飞的到来,虽然张邦彦部六千官兵已经倒下了一半,珍贵的骑兵也折了二三百人。
夏雄飞没有急着进攻。虽然他知道对面地清军力战一日已经是筋疲力竭了。可是不断奔波地第三师团也是疲惫到了极点。然而让夏雄飞笑到最后地是他那强大地炮兵群。
相比较已然依靠两条腿跑路地中华陆军。炮兵在建立之初就跨入了“机械化”。便利地炮架是实现这一跨越地基本要求。中华军地炮架可不像如今地清军那么落后。比之正在快速发展地欧洲炮兵要更胜一筹。升降架固然有之。更在炮架底座延伸出一个基条。斜缓地支撑着大地。这东西后世地火炮都配有。当然了那些更为先进。那里像中华军地仅是一根铁柱条。这个铁柱条支撑着火炮地重心。既可以用来减轻火炮地后坐力。又能刚好地坚固火炮地稳定性。移动地时候更是可以权作一个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