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暹罗是什么鬼地方就可见一般了。评心而论,他们宁愿在南山抛食也不愿意去所谓的“米粮之地”。所以在白莲教徒的蛊惑之下,迁移百姓的抵制情绪极为高涨,而地方官府则认为万事大吉了,带过消息后处了发放了少许的米粮后就不再搭理了,事情就这样蔓延开来。
这要是落在梁明眼中,满清的手段就少了一条,极重要的一条——钱。你让人家背井离乡远到国外,不发一点遣散费怎么可以?只要十万两银子砸下去,那才是万事大吉。
到了乾隆四十九年初春,各地州县纷纷派出治下的衙役、巡丁前往各山寨催促。这算是最后的错误了,这些个衙役都是啥样的货色?石头里面也能榨出三滴油的主,到了深沟密林里催促百姓上路的同时也不忘顺手牵羊的望怀里搂。于是矛盾彻底爆发了,湖北樊城成为了第一个被起义军攻破的城池。
为什么是樊城呢?这就要看中国的地理图了。河南、湖北两省边界据天津相隔数千里,太远了,十万百姓走过去是不现实的。在前两次的迁移中,用到了黄河的水运,而此次要用到的就是长江的水运了,到襄樊正是要走水路的。
樊城同襄阳隔江而望,自身的防守远远比不上湖北重镇襄阳,而且也没有防备,被白莲教总教师齐林这么“突”了一下,半天的功夫就陷落了。
长江北岸的移民见义军突起,自然陷入了惊乱之中,纷纷向襄阳涌入。可襄阳知府这个节骨眼上怎么可能将城外的百姓放进城中?如此一来就进一步激发了移民的怒火,再经过隐匿其中的白莲教徒蛊惑事情终于闹大了,十万百姓近半加入了义军。虽然里面裹夹着很多老弱妇孺,可壮劳力还是有些的。
紧接着枝江、宜都白莲教首领张正谟、聂杰人率众起义,长乐(今五峰)、长阳等地教徒在刘之协、宋之清的领导下纷纷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连克当阳、保康县城。白莲教至乾隆三十九年山东起义后,再次震动了天下。
特别是白莲军师,前大清当阳县秀才方和志于三月初草拟了一袭缴文,宣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