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的惩罚那个邪恶的东方将军。”——三万陆军,四艘战列舰(一艘一级的,一艘二级的,两艘三级的),十艘护卫舰,将开赴东印度,到那里去挽回西班牙的荣誉。
这又是一件“趣事”,不是吗?两位勇敢的船长已经为欧洲带来了梁明准确的兵力,陆军不到三千人,海军实力低下,西班牙出动了三万陆军和一直巡防舰队,是重视?还是……
不过是再为欧洲诸国的权贵们添上一个可供谈论的话题吧了?而且是引不起太多注意的话题,因为现在他们中最好的话资是欧洲学者们的嘴仗,其中也少不了两位新晋的“明星”。
17、18世纪是欧洲崛起的世纪,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对立的世界格局、以欧洲为中心、以进步与自由为价值尺度的世界秩序,是一种知识秩序,每一个民族都被归入东方或西方,停滞或进步、专制或自由的范畴;也是一种价值等级秩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扩张意识形态的基础,野蛮入侵与劫掠是为正义与自由的进步而做的必须准备,这一基调正在逐渐形成中。面对东方帝国的再次“强悍”出击,一场关于“中国印象”的论战是在所难免的。
孟德斯鸠是死了,但他的著作影响了太多的人;同样,伏尔泰也逝去多年,他的思想观念一样拥有无数的追捧者。“中国”的褒贬是否,再次牵扯紧了太多太多的学者。
克劳德·卡尼基和肯尼兹·森成为了夏秋两季最繁忙的人物,英法两国有太多的邀请等候着他们,有太多出名的学者需要询问他们,他们成为了两国上层社会的宠儿,或许授勋已经距他们不远了。
宗教之争、哲学与宗教之争、哲学与政治之争、政治之争,等等等等,克劳德·卡尼基和肯尼兹·森自然不会明白太多的深奥理论,双方邀请他们不过是需要他们口中的“实据”,但是连汉语都不会的两个商人又怎会有什么实据,就是有那也是梁明特意使人摆给他们的,于是真正的倾斜出现了。
三十年前(1745)的英国对中国无疑是极为崇拜的,如今取得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