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几句国家大事什么的,倒也无所谓。但眼下一位是世家子弟,名门望族出身的内史侍郎;另一位则是龙子凤孙,绝对根正苗红的太子嫡子河南王。裴矩宦海沉浮多年,言谈之间,却实在不该如此没有分寸才对。
弹指之间,小王爷心中早转过许多个念头,设想了十七八种可能性。因震惊而悬在半空的手腕徐徐放下。他收起面上笑容,道:“所谓子不闻父过,更何况当今天子,就是本王祖父。听了裴大人这句说话,我本来该掩耳而走才对。”
裴矩微笑道:“但,殿下此刻却并未有起身离开,反而继续端坐与下官说话。这说明殿下亦知道下官说得没有错,对么?”
杨昭微微一笑,不答此句,却转过话题,道:“裴大人似乎对当今朝廷颇有不满。然而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过去几年,我皇祖父因受杨素蒙蔽,确实令许多人受了冤屈。但如今杨素已经事败,近日来皇祖父便会将其党羽一一铲除,拨乱反正,再振朝廷纲纪法度,如此,也足以将功补过了。”
裴矩摇头道:“大隋朝开国这二十年来,行政上虽然亦颇有可观,但在用人方面,始终难脱古来滥觞,只不过因天子之爱恶而随心所欲罢了。只要被陛下看得入眼,即使有天大的过错,也能免罪脱身。但若陛下看不入眼,哪怕贤如高仆射,亦不免要遭黯然谪拙。如此这般,今日去一杨素,明日又上来一个李素、柳素,那么又有什么分别?”
杨昭叹口气,道:“皇祖父年纪已然高迈,这却也难免。但他日我父王登基,相信事情当能有所改善。”
裴矩亦叹道:“殿下还是不明白。这根本不是谁人做皇帝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古往今来,无数王朝相继兴灭,就是因为以人治国,虽有小利,弊端却更多。纵有圣明天子在位,使佞幸暂且不能为害,但却难以保证日后代代天子皆圣明。故此长此以往下去,久后庙堂之上必然小人当道。而到了这个地步,亦就国将不国,离灭亡不远了。”
裴矩的话说到底,就是“人治”与“法治”之争。而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