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忡忡,坐立不安,又上了《兵非选练决难战守疏》,继续指出了练兵的重要性。但如同第一道奏疏一样,这一道奏疏也石沉大海。不久,前线传来开原失陷的消息,徐光启心如火焚,感愤益切,他再次上了《辽左阽危已甚疏》,大声疾呼,反复陈述后金的侵犯,国家已到了危亡关键时候,恳切祈请皇上迅速采纳他的主张。在这次疏中,徐光启提出了五条带根本性的建议:(1)亟求人才,不论出身地位,只要有文武才略或绝技巧工均可;(2)亟造兵器,务求在质与量上胜过敌方;(3)亟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4)亟造炮台以为永久无虞之计;(5)亟遣使臣同朝鲜交好,共同抵御后金。在这五项建议之前,都冠以“亟”字。“亟”是急迫之意,表现了徐光启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徐光启在3个多月的时间中,接连三次上疏,披肝沥胆,痛切陈词,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在边防告急的形势下,徐光启的这些建议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许多有识之士都对徐光启投以钦佩、赞许的目光。著名的《武备志》的作者茅元仪读了徐光启的《辽左阽危已甚疏》后,倍加赞赏,说这些日子的上疏中,没有比徐光启的第三疏更为深切有益的。倘若朝廷能按照徐光启的奏疏行事,国家虽面临危难,也可以恢复太平。因为他说的“皆事事实际,亦条条妥当。”建议万历皇帝“尽破资格”,授徐光启重职。吏部尚书赵焕、工部给事祝耀祖等,也纷纷奏请朝廷任命徐光启募兵训练。迫于外患的严重与朝中一些大臣的压力,万历皇帝于1619年9月8日(万历四十七年八月初二)下旨:“徐光启晓畅兵事,就着训练新兵,防御都城。”不久,又晋升徐光启为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特命管理练兵事务。这样,徐光启便在北京城东的通州(今北京通县)设立新兵训练中心,着手练兵。
徐光启满怀希望,走马上任。练兵前他又上了《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对练兵应办的急切事宜,提出了详细的强兵胜敌之计,认为若不这样,就不能“折劲敌之冲,保金汤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