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子侯实在感觉无法理解。
后来,还是张安世告诉霍子侯,他的老师吾丘寿王,把自己的俸禄和大部分赏赐都交到了他老师董仲舒手中去发展教育事业去了。
现在董仲舒即使已经垂垂老矣,但他的名望却一天比一天大,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年轻人仰慕其的名声,不远万里前往他在广川的学府求学。
这些年轻人,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而去但是,其中多数囊中羞涩,通常到了广川,甚至还没到广川,盘缠就用光了。
因此,现在在广川董仲舒家求学的那几百名年轻人在求学过程的日常花费,比如说竹简,墨水,基本的饮食,现在可全靠董仲舒跟他那几个还在做官的徒子徒孙的俸禄,赏赐支撑。
而张安世则是从他父亲的旧属兒宽那里听来的——兒宽可是董仲舒的徒孙了,兒宽的师长乃董仲舒弟子褚大。
知道了事实之后,霍子侯不禁肃然起敬。
便不再对吾丘寿王有什么怨念了,就让他教吧!
反正霍子侯有两千年的知识底蕴做基础,他看的书的字数,即使除掉后世那些小说,单以文学作品而论,也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人的想象。
他的学习进度非常快,才不到一个月,就基本上已经可以跟成年一样,没有障碍的阅读尚书,春秋之类晦涩难懂的书籍。
这样子下去,不用到八月,他估计就可以出师了。
“君侯早安!”吾丘寿王一如往日一般,将自己背着的竹简,放下来,点点头。
霍子侯赶紧让小蚕豆去泡上两杯人参茶上来,给吾丘寿王润润喉咙。
吾丘寿王却也没有丝毫的放松,他先让霍子侯温习一下昨天学过的功课,无非就是捧着竹简,把昨天学过的内容再看一遍,好好回忆一下。
然后,等霍子侯看完了,他才开始教授新的内容。
老实说,儒家的教学,特别是正宗的儒家教育,在上课的时候,其实一点儿也不枯燥。师长在讲学过程中,通常会穿插许多有意思的故事与典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