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便在士兵委员会的建议下回乡做一些与农业相关的工作。比如眼前的购买农业机械然后租赁出去就是一例,这在如今东岸粮食播种面积每年都在扩大的当下,绝对是一项长久稳定的收入。
三天后,正在自己门前晒场上翻晒麦粒的安德森家终于迎来了喜讯:明天收割机就将开进他家的地里进行收割。得到这个消息后,安德森立刻打他老婆去村头买点腌肉和啤酒回来,今晚他得请收割机的驾驶员(一名退伍军人)吃饭,以便让他干活的时候的仔细点,别让大量小麦遗失在地里——那可都是损失啊。另外,由于收割机是免费为大家收割粮食,因此工作期间不但驾驶员的口粮得准备好,连两匹挽马(进行轮换)的口粮——苜蓿、豆料——也得准备好,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
而前面几天粮食收获的结果也差不多统计出来了。最先收割的几户人家的粮食晾晒入库后,经称量亩产大概在7o-9o斤之间的样子。新柯尼斯乡的麦田46年年初开辟,当时开垦完毕后大伙往地里种了些豆子、蔬菜或玉米、红薯等杂粮,收获后的秋天又在乡政府的统一号召下全部种上了小麦——麦种由邻近的镇海县河口乡通过2号公路运送进来。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新柯尼斯乡的这些麦田都差不多是第一年的半生地,产量如此惨淡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要知道,这个乡的农民要么来自大明北直隶、要么来自立窝尼亚的普鲁士公国,甚至还有少数来自农业技术较先进的英格兰的移民,而且农业部还特地给这里分了一定配额的安达卢西亚黑牛来出售(农地有机肥较多),因此如果是熟地的话搞成这样那就很不应该了。熟地的收成应当在一百五六十斤/亩的样子,西湖县那里就大多如此。那里不但土地比这里肥沃,牛的数量也比这里多,灌溉系统更是远以旱地居多的新柯尼斯乡,因此粮食单产足足是这里的两倍。
安德森比照了一下那些农户家的情况,嗯,大家照顾田地确实都照顾得比较勤,不过自己家有八头肉奶牛,那些人都是些新来没多久的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