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地带,这些相对富裕的农民们也就是三五个好友或信得过的人,一起联合购买一台马拉小麦收割机、马拉大豆收割机、马拉苜蓿收割机等专业收割机械。此外,如果经济状况还有些富余的话,他们也许还会购买一些脱粒机、扬谷机等机械——当然是手摇或畜力版本的了。
至于说蒸汽这种高大上的版本,那高昂的价格绝对不是普通人所能够承担的,如今也就只有在都东方县的一些国营大农场内才能见着这种威武霸气的设备了。这种设备一般都是固定不动的,农场工人们将收割完毕的小麦(已捆扎好)运到蒸汽脱粒机前脱粒,然后将收集完的麦粒去扬谷机前吹掉麦芒、瘪谷、草籽、尘土等杂物,然后剩下的较为纯净的麦粒则拿到晒场上去摊晒——这个过程即便有机器辅助,也是极端耗费人力的。那些脱完粒的麦秆,则被堆叠起来作为烧饭、烧水的燃料,当然烧完的草木灰还得再洒到田里去,以维持地力。
而购买农业机械的障碍,除了机械本身价格昂贵外,东岸国内马匹数量的稀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和一头牛1o元的价格(低价战争红利牛)比起来,一匹马动辄上百元的价格也足以让大多数人望而生畏。而且这个价格还是那些驽马了,若是好马这价格恐怕还要更贵。更何况这马饲养起来可也一点不省心啊,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农忙时节,豆料必须是每天都要喂,不然干活掉膘掉得厉害。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今农村农业机械数量增长缓慢的状况也就一点不令人奇怪了,无他,成本过于高昂。如今,在很多乡村地区,也就一些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囊中颇丰的伤退军人们合资购买了一些农业机械,然后租赁给同村甚至邻村的急需机械的村民们使用。租赁价格相当合理,农户们使用起来也赞不绝口,这些伤退军人们一方面提高了在村里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给自己找了个赚钱的路子。
毕竟他们很多人在战场上受了伤,身体没以前那么好,再加上他们也都是朴实的农民出身,多半不知道该怎么经营自己拿到的大笔退伍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