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可以磨,一般的省时省力。
以往,新下的麦子要想脱粒成面,要人不停的拉磨来磨,有条件的,还可以用驴或骡子,没有大牧畜的,就只能全家老小在磨盘之后,推动杠子来磨麦成面。
这般的辛苦,就算是大牧畜也很吃不消,更不要提那些面黄肌瘦的人了。好在,百姓困苦,多少天也未必舍得磨一回,不然的话,非得累死不可。
现在张家的佃户不必纳皇粮,而且年锡之等人也知道,虽然张佳木拿六成,佃户只留四成,但张家的土地收成高,而且水利等辅助工作做的好,征调人修渠时,不一定就是本庄的人,张佳木也会下令调别的庄农来协助,由他发给工钱和饭食钱,这样一算,佃户还是很合算的。
况且,种子也是由庄上的执事统一发给,因为张佳木知道,百姓一般是不怎么选种的,选也是各人选各人的,按经验和能力胡乱选一下就洒落在地里了。
现在有上头征调来的有经验的老农帮助选种,然后统一下发,每五户还有一头牛,当然,是张佳木自己出资购买的。
京畿地方有一条好处,就是购买大牧畜相对要容易一些,牛羊猪,还有骡子、辕马、骡、驴,都很方便购得。但就算如此,当初买牛时也费了很大的劲,后来考虑到购买普通的辕马也很容易,而且,价格也不贵。一牛的市价是三两左右,有时会略高一些,购买一匹上等战马,最少也要十两银以上,二十两以上也很正常。
象张佳木跨马的那匹乌云,少说也要值百金以上。
至于普通拉车的辕马就很容易得了,虽然蒙古会寇边,但和内地的贸易一直没有断绝过,好的战马很难入口,但大明自己在河套地区也养马,所以蒙古人对禁绝马匹贸易也一直没有那么严格和认真了……敌人自己出产的东西,再来厉行禁绝,也是太搞笑了一些。
大明不缺马,牧民却非得要有茶砖来清腻,也要有汉人出产的物品来使用。倒是大明这边查察的很严厉,出口的东西绝不能有军国重器,特别是铠甲兵器,甚至是铁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