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被截成尺多长的木棍,霎时,灶膛内发出呼呼的响声,由于锡壶导温速度极快,不一会儿工夫,红薯酒的香味就弥漫了整个屋子。
郭清怀使用的酒盅也是上好的景德镇瓷,于得露在郭家不止喝过一次酒,每次喝酒时,他总是习惯将盛了半杯酒的酒盅举到从窗棂透过的光线下,凝神观看,嘴里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瓷!薄如蝉翼,如玻璃样透明,有酒没酒的地界,分的清清楚楚!”
每当这时,郭清怀总是遗憾地说:“可惜我收山了,如果再去贩盐的话,我一定到景德镇给你弄一套正宗的茶具、酒具,这套酒具要不你拿着!?”
郭清怀哪里舍得,只不过说说而已,他知道于得露不会当真,于得露的表现同样非常大度,“君子不夺人爱之物,郭老弟的宝贝我怎么能据为己有呢!?虽说我是一介农夫,喜欢别人的东西,不是我于得露的性格!”
郭清怀给于得露的酒盅中倒了半杯,“咱们少倒、勤倒,这样每次都能喝到热乎乎的酒!”于得露点头以示赞成。
几盅酒下肚,话就多了起来,俩人仿佛以前未曾有过隔阂,又仿佛是久未谋面的挚友,再次重逢后彼此有许多话要谈。由于酒精的作用,俩人谈话的内容更具随意性,有些话完全不用经过大脑的加工就可以说出来。话题所涉及的面更是广泛,天上、地下、以前、现在、村里、村外--------
虽然郭清怀每次都劝于得露多喝点,但他自己每次都欠点量,他告诫自己,要保持头脑清醒,于得露上午说过,要与他谈有关道士、和尚的话题。
见于得露喝的有些醉意时,郭清怀有意将话题向正题上靠拢,他说:“于大哥,看你脾气挺随和的,没想到遇上不顺心的事,脾气也不小,上次我得罪你后,还真担心你永远不原谅我,来,我给你端杯酒,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望你多多的担待!”
说着郭清怀起身,双手端起于得露的酒杯递到他的面前,郭清怀的诚意打动了于得露,他也赶忙站起,双手接过酒盅,说话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