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袁军虽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
对于官渡之战,林子昂也有着他自己看法。
官渡之战作为三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战,虽然在后世不及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有名,但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来对比双方的兵力,在真实的历史上袁绍有大约10万左右的部队,曹操有大约3万左右的部队。(并不是《三国志》里陈寿所鼓吹的几千人,他是极力美化曹魏的历史学家。麦迪鄙视他!)
本来,袁绍拥有着绝对兵力上的优势,再加上所辖地域之广而粮草物资充裕,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而士气旺盛。再看曹操,地盘也不小,可是地方上民生凋敝,人口稀少,连士兵的口粮最后都不能供给。四周也是强敌窥视,还要分兵把守。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