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良田产粮不过两石多,他们家侍弄得细致,光除草就除了两次,耕种时施肥也多,比别的地多产了一石粮食!
一石是一百二十五斤,两石也就两百五十斤。
麦子如此,稻谷如此,玉米亦是如此,红薯高一点,一亩地能收四百斤。
农活至此并没有忙完,接下来是耕种下一季的庄稼,他们三人晒麦子时短工就在忙活了,主要是三十亩水稻、八亩玉米,花生大豆红薯数目较少,总共占两亩地,家里攒下来的粪都运进地里,稻田需要先翻地后圈水,然后把水田弄得平整些,继而插秧,稻秧是原先培育好的,拔出运到田里,花生红薯也要培垄才能种下。
张家人多势众,收割忙了三天,耕种忙了四天。
苏家一共有二十多亩地,光靠一家几口短时间内干不完,唯恐变天影响收成,老苏头一咬牙,也请了二十个短工忙活,张家忙完,他们家也尘埃落定。
粮食收进仓里,庄稼种下去,心里才算踏实了。
心里很踏实的老张开始和儿子儿媳算账,“四十亩地得用四十石粮种,咱家收成按一百二十石算,净得八十石粮食,折银五十六两。去掉短工的工钱,两次除草四千八百文,收割耕种七天工钱是五千六百文,这个耕种是指耕种秋季庄稼的工钱,放在此时算账,至于这回差不多三十两的粮种等秋收再算,于是,咱们家余下四十五两有几。”
秀姑暗暗叹息,这么一算,他们的收成实在有限,在这有限的收成中还要去掉税银。
庆幸的是,从去年秋天至今风调雨顺。
“爹,咱们家的税得不少钱吧?”秀姑问道,算一算,得交不少税银呢,按五十六两的收成算,三成就是十六两八钱银子,最后只剩不到三十两了。
“一亩地七分银子,四十亩地是二两八钱银子。”老张很快给出了税银的数目。
秀姑一呆,“七分银子?按一亩地收一石粮食,一石麦子七钱银子,七分是十税一,可是咱们家净收两石粮食啊,不是该五两六钱银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