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尤其是周一凌晨的时候一位猛人一口气贴出了十几张电影票,上面用各色字体打着分、并且这位豆油用“自由意志”发誓所有数据真实可信后,战斗气氛顿时达到了高·潮。
一时之间,《电锯惊魂》和《暖春》的页面几乎要爆炸,翻开一看,全是格式类似的评论贴:首先是一张电影票,然后是正文。
“我看过,我不会还没观影就妄加评论;我打10分,这是一个观众的客观感受;不刻意贬低也不刻意抬高,没有人可以强·奸我的意志”
“这是豆瓣精神。”
页面完全被类似的评论占据了,《电锯惊魂》的评分也节节上升,几乎是每个小时分数都会变化,已经从原来的2.9一路上升到了5.3,并且分数还在上涨。
《暖春》就比较惨了,从8.3分被一路拉了下来,硬生生拉到现在的5.9,而且分数还在不断下降。页面上的评论一开始也和《电锯惊魂》页面的格式一样,都是贴电影票加正文的方式,但是很快就歪了楼。
“我没看过,我就要没有观影就妄加评论;我打1分,这是一个观众的主观感受;不刻意抬高就要刻意贬低,同样没有人可以强·奸我的意志。”
“这是不想吃屎精神。”
毕竟不是所有豆油都愿意为了“豆瓣精神”去浪费那12块钱。
虽然《暖春》在豆瓣被批斗得很惨,但是总有正义的豆油会秉承着客观真实的精神去观影之后再来给低分,所以《暖春》票房在这一周竟然有逆势增长的迹象,这实在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了。
无数本来不关心这件事的豆油因为相关的豆瓣好友而牵扯了进来,他们也确实在这里玩的很开心——圣战指挥中心群组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交友平台,无数人在这里找到同城豆油相约出来玩,而《电锯惊魂》就是这些陌生人之间的联系纽带。
这已经发展成了一场涉及到现实世界的网络狂欢。
也正是因此,稀少的放映场次对于数量庞大的圣战群体来说开始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