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给,付老大跟不要钱似的拉来一车,全在库房里堆着。
张婶子回乡,付昔时送她几大箱让她送人。
面料给亲娘分去,自家各房一份,还有大姐,张婶子是二闺女,李老太太还得留着些以后送人。
李二嫂是儿媳有了好前程不在乎其他,刚小姑子给了她一个银簪子,更不在乎分她多少面料。
王氏紧盯着面料说道:“六娃七娃的衣服小了,半大小子长得快,娘多给几尺媳妇好给他们做新衣服。”
李老太太说道:“每家一样多,给他们做你就不用做了。”
看不上小儿媳啥都盯着多要,仗着生了四个男娃想占大头。李家啥都缺,就是男娃不缺。
张婶子不在娘家看弟媳叽歪,让大嫂送她出去,在门口偷着给了大嫂一个银簪,说刚也给了二嫂,别让弟媳知道。
李大嫂紧紧握着银簪子,心想,平时没白疼小姑子,知道给嫂子好东西。
张婶子给娘家说的那些,是付温氏让她说的。别人不说,豆渣的几个大姐家总要知道,不然神神秘秘的人不见了,当闺女的不着急呀。
还别说,豆渣几个姐还真不着急,以为爹娘在凤阳府哪。
何泽普回去也没说啥,只说岳父他们好着哪。
古代出门一趟不容易,大部分人家一辈子不出远门,妇人连城都不出。
豆大姐想起了念叨一回,爹也不捎个信回来。
几个豆过年串了门,她们都不知弟媳又怀孕了。
张婶子去了娘家后,又去了豆大姐家,有豆老爹给大闺女的信。
何泽普打开信,上面说他们在应天府,一切都好,豆渣媳妇怀了双胎,不能惊动,所以没回石河镇。
豆大姐听到这欢喜道:“我说娘走时憋着话要说又没说,这可是好事。”
何泽普继续念信,信上说去应天府是因为豆渣媳妇找到亲爹娘了,接了豆渣一家还有付家和你们外祖母去的应天府。说很多事不方便信里说,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总之